据史料记载,香文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宋代就已达到鼎盛。而沉香作为香料中最昂贵的一种,在宋代,上等沉香是一两沉香一两金;到了明代,就变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而如今,上等沉香的价格已经贵过了黄金,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一克不等。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这首《焚香》将品闻沉香时的感官体验描画的栩栩如生,读来宛如置身其境。
沉香,瑞香科,沉香属乔木,树高可达十余米,国外主产东南亚,国内主要产于闽、桂、粤、琼等省区,多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山地、丘陵,生长多年的沉香树的枝干受伤后,积累一些树脂,被称作沉香。
沉香树堪称植物王国中的钻石,浑身都是宝。
沉香不仅可制作香料,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草药,沉香树皮的纤维韧性很强,是制造高级纸、木棉的原料,木质部分能提取一种芳香油,沉香花可制成浸膏,还可制作沉香茶、沉香酒。
沉香,也是文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而诗词又是文人生活、心境的表现。由唐诗至宋词,沉香在诗词中的运用即体现出日常以沉香为伴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暗含文人以香喻情的巧思。
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shì]在《本草衍义》一书中记载“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冈岭相接,千里不绝。”
由此可见,至少在宋朝的时候,沉香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相通,气味可以通过经络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在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好的沉香香气能够调气血、通经络等,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但劣质沉香的香气或生涩、或霉变,不仅闻起来让人感到难受,还会破坏人体的平衡,有损健康。
《本草通玄》记载:“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
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抑制呕吐、平喘、祛寒等功效,治疗脾胃虚寒、胸腹胀痛等病症,是极为珍贵的药物。
古代的帝王将相以及士大夫等贵族对沉香情有独钟。
古人喜欢品味沉香,通过视觉与嗅觉去感受它丰富多彩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体味宇宙的瞬息万变,在这种变化中以自身的清静不变去悟彻真谛,在这种变化中让身心与天地相统一。现代人喜欢品味沉香,通过对沉香的鉴赏以及沉香所映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生活格调,打造精致的生活品味,完善自身的生活品质。
文人对香的追求,是一种悠长深远的意境和更富于内涵的精神境界,这种心性的追求,亦催生了精致细腻的品香方式——隔火品香的成熟与发展。
汉朝时期,官员上朝时,随身携带沉香,向皇帝奏事口含沉香,以避免口臭。
汉代的宫廷最早出现了香笼,可放在衣物中,时间久了,衣物就会被熏香。
隔火之法最晚出现于隋唐,盛于两宋。《陈氏香谱》“焚香”条有云:“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卓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文人们以为“俗人以沉香著火上,烟扑油腻,顷刻而灭。无论香之性情未出。即着怀袖,皆带焦腥。”
只有隔火之法最能体现沉香的美妙之处。文震亨撰写的《长物志》记录了对香炉、香合、隔火等一用器具的审美要求、香具的摆放、常用香料的品质介绍,以及香料的应用等内容,一方面表达了个人对香事的主观审美,另一方面也对当时一般百姓对文人士大夫式的雅致用香的追求模仿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文人士大夫的这种志存悠远又充满了创造力的用香方式也颇受普通百姓的倾慕。
两汉、三国时期,上流的贵族阶层盛行熏香,皇帝的后妃以及贵族的夫人喜欢用沉香汤沐浴,同时日夜不停在室内香炉中燃烧沉香,散发出奇异的香味,皇帝祭拜祖先,朝廷大型庆典以及盛大宴会上,还有专职人员焚香,营造隆重的气氛,显示出庄严和神圣。
隋唐时期,国势强盛,沉香资源丰富,加之诸藩国大量进贡,使得皇家及贵族开始更加奢靡,不仅焚香、含香,佩香,竟然还以香料涂抹墙壁,装饰殿宇楼阁等。
每到除夕夜,大隋皇宫各大宫殿各个院子,都堆上火山堆,整个皇宫有数十个火山堆。火山堆内所烧的柴火不是普通的柴火,每一根都是沉香木。每一堆火山都要耗费好几车沉香木。每当火焰暗淡的时候,又要用易燃的香料让火山堆恢复隆隆的火焰。每一堆的火焰都高达数丈,沉香与香料燃烧的香气远近数十里都可以闻到。一个晚上能烧掉二百多车沉香木,二百多石香料。
宋朝时期,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海南的沉香逐渐减少,一两沉香的价格为一百两黄金。
《舆地纪胜》记载:“沉香,出万安郡(今属海南万宁),一两之值与百金等。”
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做官,当时的海南有很多人从事着与沉香有关的职业,苏东坡在诗序中记录:“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环岛皆有之。”
由于沉香树的生长周期很长,苏东坡敏锐地意识到,“贪人无饥饱”,香农疯狂地砍伐沉香获利,无异于竭泽而渔,将来有可能造成沉香树资源枯竭。
苏东坡一针见血地指出:“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但是,仅凭苏东坡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现实的,砍伐沉香树制作香料行业依旧非常红火。
明朝时期,上等的沉香越来越难得。
明宪宗曾下诏,在国内征集奇宝级别的沉香。
明神宗时期的学者吴大震在《广艳异编》中记载:“有浙人下番,以货物不合,时疾疢遗失,尽倾其本,叹息欲死于海……”
有个浙江的商人,生意亏本后,想投海自杀,却意外在海边捡到一块沉香木,回家后珍藏起来。
某一天,邻居家发出臭味,浙商就让妻子取出一小块沉香燃烧,以驱散臭味。
沉香点燃后,在空中形成的烟雾恰如七只鹭鸶的形状,“飞至数丈乃散”。
浙商大为惊奇,从此就更加珍惜这块沉香了,视作“奇宝”,后听闻皇帝征集沉香奇宝,浙商就带着奇宝进京,进献给了明宪宗。
明宪宗大喜,任命这位商人为“锦衣百户”,赏赐黄金一百两。
沉香无影无形,虚无缥缈,在漫长的演变进程中,深深烙下了“空灵”的气质,是人与天地、人与人、人与心灵的沟通与约定。古人在香云缭绕中寄托情思、启迪心智、追寻自我,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提升。
识别奇宝的人说,这块沉香在海水中多年,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因为曾有七只鹭鸶日夜在沉香木旁饮食栖居,沉香奇宝存在记忆力,燃烧的时候就会结成“鹭鸶行云”的形状。
人们之所以神化沉香,除了对香料的喜爱,更主要的原因是沉香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香料,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今野生沉香已经越来越稀少了。
沉香所象征的生活品味,以及品味沉香所带来的好处,可能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沉香自古至今千百年来,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涵盖的,但是在今天,只要有心,愿意多了解沉香、品闻沉香,就一定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