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最早在万历年间,鼻烟由意大利商人作为向中国皇帝进献的贡品而传入中国。
迎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鼻烟壶是由明末的药瓶发展创制而来的。
中国最早的专用铜质鼻烟壶始见于清代顺治时期,由程荣章造,康熙时期出现瓷质,雍正时期出现玉质,乾隆时期的玉质鼻烟壶达到鼎盛,且选材广泛。
鼻烟壶融合了中国艺术的许多门类,博采众长,自显奇姿。
样式上无奇不有,装饰上无美不备,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缩影,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奇葩。
二、清代时期鼻烟壶的基本特征
鼻烟壶俗称烟壶,是专门用来贮放鼻烟的容器。
材质有金、银、铜、瓷、料、玉、石、竹、木、牙、漆等。
清代玉质鼻烟壶有质地讲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工艺精湛等特点。
如乾隆时期,流行温润如脂的白玉烟壶,其他有青玉、碧玉等,尤以新疆和田籽料整体掏膛最为著名,看重的是玉质。
造型丰富,小巧玲珑,富趣味性。
鼻烟壶的造型有方、圆、扁的几何形;有樽等仿古器物形态;更多的是仿生或仿日用器物的造型,如仿植物的花卉、瓜果、枝叶等形,仿动物的蝉、鱼、蝠、蟾等形,仿日用器物的渔篓、荷包、灯笼等形。
小的仅4~5厘米高,大的有8~9厘米高,个别的超过10厘米高。
纹饰包罗万象,有禽兽花鸟、虫鱼草木、山水人物、典故传说、诗文书法等。
三、清代鼻烟壶的鉴赏要点
制作工艺主要采用碾琢、雕刻、巧作三种。
巧作最具特色,是选用带皮色的子玉,合理地利用疵点或皮色的“美中不足”,随形掏膛,或琢花纹,似拙实巧,尤存质朴之趣。
常用题材有蟠螭、夔龙、花鸟、鱼藻、人物、风景等,多取写意手法,有时似是而非,艺术感染力强,显得愈加精美。
鼻烟壶盖一般也都是用各种珠玉宝石。
器底多琢有阴刻篆书或隶书的“乾隆年制”四字款,一行直排或两行横排,极少数刻在器身隐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