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中央树立文化自信的号召,自从十八大以来,国家修订及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法规来促进文化发展,弘扬文化遗产。这些政策法规给传统文化和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实力的支持。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报,标志着国家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在战略层面意义凸显。因此,文化体制改革引发文化艺术品投资热潮,艺术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平台正迅速成长中,中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些年国家倡导古玩艺术品热潮不是偶然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开始资本化,并且资本的价格迅速膨胀。古玩艺术品作为稀缺资源;也就成为了具有重要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软黄金”和“吸金池”!
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物机构文化和创意产品的建议》,后来于2016年5月16日由国务院发布。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并于2016年5月16日由国务院转发。
正如艺术品市场的高价经常出现一样,2020年也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除了价格,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看出。美国,英国和中国三个市场的交易量已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艺术品已经是必要的投资目标。它是继股票和房地产世界三大投资项目之后的“财富的第三极”。它是一种高附加值的资产,其回报率已远远超过股票和房地产。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只有艺术品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股票的平均增值率为40%,艺术品的增值率为95%。
中国民生银行《艺术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中国高收入人群中有20%以上有收藏习惯,可以将其财产的1%以上用于艺术品收藏。假设国民总储蓄的16万亿元中的50%属于高收入阶层,这意味着理论上每年至少有800亿元可用于艺术品。
根据一些行业统计,巴克莱银行分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超过6万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文化艺术品投资占艺术品总投资的20%。,“金融证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为26%。”这似乎证实了这一市场的“胃口”。
艺术基金,艺术信托投资,艺术抵押,艺术产权交易和其他金融工具与价格,财富管理,增值保值和投资活力等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尽管这个行业在中国还不成熟,但它应该对艺术品的金融化和证券化前景充满信心。
艺术金融包括三个主要部门:一个是金融部门,例如私人银行家,财富管理,家族办公室和艺术投资者等。它是对艺术品本身的投资或对相关金融技术公司的投资;第二是文化部门,例如私人博物馆和公共博物馆以及文学和艺术界人士;第三是商业部门,包括拍卖行,画廊,艺术博览会等。这三个部门相辅相成,连通性越来越强。
从地域上看,艺术金融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跨界,跨文化的合作日益频繁,艺术市场正在向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当前艺术品市场的主流已不再只是欧美,人们对艺术品和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