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由朝廷官方营建、主持烧制瓷器的窑场,统称为官窑,其所烧制的瓷器专供宫廷使用。
五代、宋代、明代、清代官窑的窑址。
五代十国吴越钱氏宫廷垄断越窑的部分生产,使得越窑有了官窑的特性。而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置官窑,称之北宋官窑,这才有了正式的“官窑”。宋高宗南迁在都城临安,建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北宋的官窑窑址至今没有被发现,郊坛下官窑已经被正式发掘,其遗址就是如今的南宋官窑博物馆。
辽代的官窑在内蒙古赤峰及巴林左旗建立的缸瓦窑、林东窑。明清两代的官窑都是设置在景德镇的,也称为御窑厂,依据宫廷的需求生产瓷器。明代的官窑一般由宦官督造,清代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官监督御瓷事务。乾隆年间起确定由九江关使管理御瓷厂,从此形成制度。
| 官窑的优势 |
官窑因为是由官府营建的,所以能够占优质的瓷器资源以及各种原料,派遣天下有名的能工巧匠,并且还能控制釉料配方和制瓷的工艺,发展官窑瓷器,限制民宿瓷器生产。官窑分工细致,生产不计成本,制作技术熟练,所以官窑所烧制的瓷器也代表着同时代的最高标准。
| 各朝代官窑瓷器特征 |
官窑产品以生活用品或者观赏品为主。宋代官窑主要的器物有碗、盘、碟、洗、瓶、炉及仿汉、周时期的铜器等风格的瓷器。早期釉色有粉青、青黑、青黄等青色系,晚期釉色追求白净的玉质感,采用厚釉工艺,即先素烧坯胎再反复施釉,所成的瓷器质莹似玉。有的周身布满冰裂缝,口足呈紫色。
辽代的官窑产品受北方定窑、磁州窑的影响,以粗白瓷为主,细白瓷器与黑瓷器与北方定窑几乎相同。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皮制容器风格特征的鸡冠壶是其代表瓷器。
明代的官窑产品技术成熟,工艺精湛,胎体洁白,釉色盈润,新式的器型不断涌现,前期有烧制过青花,后期更喜欢重视彩瓷,釉上彩瓷器有非常大的突破。也会烧制单色釉瓷器或者仿造宋代的名窑瓷器。器形的纹饰崇尚小巧纤细。后期隆庆与崇祯时期官窑瓷器锐减,制作的瓷器工艺也非常粗糙,不重修饰,器形风格与前期大不相同,喜欢偏大的器具。纹饰也比较粗浅,釉色深厚艳丽。
如果仅仅以精细度来评价的话,清代的官窑产品算是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其胎质洁白致密,工艺精湛,力求创新,造型繁多而精致,如镂空瓶,转颈瓶、转心瓶、玲珑瓷器、仿铜器等。釉彩齐全,除青花、釉里红、釉下彩、五彩、斗彩,又先后烧制出粉彩、墨彩、金彩、珐琅彩等许多品种。同时还生产许多的单色釉瓷器,如郞窑红、豇豆红、霁红、天蓝等等。
清代官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也更为广泛,有龙、凤、松竹梅、山水、花卉、鸟兽等,还有的题材具有封建伦理思想、象征吉祥如意的内容。正是官窑瓷器必须代表皇权思想,反映统治阶级的心理需求,客观上也限制了瓷器工匠阶级的创作激情,使得清代的瓷器许多是一味的追求瓷器的精致度。
而民窑则是指民间的广泛瓷器窑厂,相对于朝廷举办的官窑而言。历代大多数存世的瓷器都是属于此类窑所出。五代起举办官窑以及宋代明确官窑的性质之后,民窑也随之产生,而明清两朝时期,民窑的数量、产量也是达到了顶峰。民窑瓷器制作的精细度与工艺上虽然不及官窑,但其代表着民间大众的思想,其创新性更高,风格更为随意、自由、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