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是产于无锡惠北的一类彩色泥塑人像,它创始于明代,发达于清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其造型简练饱满、线条流畅明快、色彩鲜艳夺目、构思巧妙细致。
2006年5月20日,泥塑(惠山泥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7。
由于中国民间彩塑生发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土壤的根性,惠山泥人在其渐进变化中,它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工艺程序、审美标准和风格形态,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与其渐进中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近日,网络上有人对美术教材上的惠山泥人“大阿福”形象表示不解与质疑。
清朝 阿福形象
事实上,惠山泥人在各历史时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时代审美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差异性。
1990年 阿福阿喜形象
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个时期民间泥彩塑艺术成因的地域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现代 阿福阿喜形象
历史客观地记录了创造,而创造又都有其历史的联系和它们的继承性,正如新的要替代旧的、过去的传统孕育着新的发展一样,惠山泥人古代彩塑就是早慧的华夏先辈追求美、创造美的表现。
此外,“大阿福”有驱邪祈福、吉祥喜乐之意,以胖孩抱动物(以辟邪、麒麟等瑞兽为主),或是抱宝物(如“元宝”等)等形象为主,男女成对,使中国的“福”文化生发出一个十分形象的地域特色代表类型。
惠山泥人和其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与独特的传承价值。
惠山泥人的精彩,在于完美地展现了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强劲生命力。惠山泥人扎根于无锡这块厚土、沃土、热土,数百年来,顺势而为,因时而变,历经坎坷,依然青春。
随着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春风浩荡、欣欣向荣的新发展时期。中国民间彩塑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无锡惠山泥人处在“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发展”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惠山泥人将在时代的阳光下,续写手艺的精彩传奇,把浓郁的泥土芳馨,播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