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色上添加彩色,通过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好的瓷器上绘制纹饰、图案,二次入窑烧制的瓷器,就是我们常说的釉上彩瓷器。釉上彩瓷器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釉上彩瓷工艺和风格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釉”。如同我们每个人穿的衣服一样,“釉”就是瓷器的一件衣服,有的衣服洁白如玉,有的衣服色彩绚丽。
汉字中的釉,本意是指有油状的光泽,对于瓷器来说就是指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并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已经学会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
在中国古代陶瓷釉彩发展过程中,最开始是无釉彩,后来是有釉彩,再后来从单色釉彩发展到多色釉彩,釉下彩到釉上彩,形成了釉上釉下结合的混合彩:青花五彩和斗彩。
到了清朝时期,釉上彩瓷器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继承明代釉上彩瓷器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让制瓷技术达到了更加辉煌的境界,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五彩,雍正皇帝在位时的粉彩,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都是举世闻名的釉上彩瓷器精品。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介绍。
| 素三彩 |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
三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干此三色,但不用红色。由于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得名“素三彩”。
| 五彩 |
五彩瓷是什么?字面上看是由五种釉彩绘制成的瓷器,其实不全然,五彩之“五”泛指多彩,与素三彩之“三”有同工之意。五彩兼色丰富,一般以红、黄、绿、蓝、黑、紫五色为主调,它从古代彩绘艺术中脱衍而出,起源可上溯至金代,是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时处宋元更替之际,北方瓷窑遭到破坏,瓷工们纷纷逃往南方,这也成为日后明代景德镇彩瓷高速发展的一大助力。
| 粉彩 |
粉彩,作为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在彩绘时,用玻璃白料打底,使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初创于清代康熙末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延烧制晚清时期。
| 珐琅彩 |
珐琅彩原是金属器上的一种工艺,可分为掐丝珐琅、画珐琅等。此文所说的珐琅彩则专指瓷胎画珐琅,它是在金属珐琅器的影响下移植而成的一个品种。
珐琅彩初创于康熙晚期,是皇宫内制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品不多,均为秘藏。
其工艺繁复:先在已烧制好的素面胎上涂彩料作底,之后在底色上加彩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
珐琅彩彩料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料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具有色泽的珐琅彩。
| 广彩 |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我国优秀传统彩瓷之一。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广州民间彩瓷吸收了传统的古彩技艺发展而来。以后吸收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花鸟、人物、虫鱼、图案为题材,构图丰满紧凑,笔法工整,用线很重,色彩浓艳,间以金色平填,画面鲜艳谐调,相映增辉成为富丽而不淫艳,堂皇而不奢华,有如堆金织玉之感,形成了织金彩瓷的特色。其烧成温度为700-750℃。
| 浅绛彩 |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 新彩 |
彩过去叫洋彩,在陶瓷生产上,一般习惯称为新花,是受外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新彩在操作上较古彩、粉彩简便,颜色烧成前后色相变化不大,容易掌握,且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在日用瓷的装饰上极为普遍。
新彩的色彩丰富明快,表现力强,调配较自由,大多数色彩可较自由配调,技法上也多种多样;如吸收了传统的工笔及写意画法,适当强凋明暗,不论人物、山水等内容均能表现,新彩还可仿各种画种如油画、水彩画剪纸及版画等风格,新彩也可与其它装饰方法结合运用。新彩装饰方法几经改革得到不断丰富,有具有中国写意画气魄偏笔新花,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也有规整秀丽的平印,平丝印贴花裝花饰和富丽堂皇的金彩、电光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