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的藏家来讲,不敢接触田黄,因为一个价格高,另外一个怕自己看不懂,望而生畏。
其实田黄没有什么那么神秘,也没那么高深。
田黄石是高山石脱离母矿后在水田里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而成,所以它的本质还是高山石。
清刻“默澄空无昧身”田黄六方章
福建博物院藏
田黄的产地是田黄溪一带,田黄的母矿石是坑头,鸡母窝、太极头、等坑头矿脉延伸的各种高山石。这些矿脉是寿山的精华,石头质地油润,细密、通灵,多数带萝卜丝。这些基本上决定了田黄石的质地特点。
清杨玉璇雕狮钮田黄方章
福建博物院藏
由于田黄是由各种各个矿洞的高山石演变而来的,所以它的质感也不一样。
如坑头石转变的质地就会更坚密些,这种田黄往往都是清代的。普通高山转变的田黄质地就会松一点,这些就造成了辨别田黄的难度。
田黄石乾隆三联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田黄,我们辨别其它矿洞的石头,如旗降,都灵,善伯,芙蓉。。。。等一般都是凭质感再加以纹理辅助辨别而来。因为一个矿洞的石头质感一般都是统一的。而田黄是由各个矿洞的高山石演变而来,所以质感也是不一样的。
浮雕八仙上寿图寿山田黄印
上海博物院藏
对于辨别来讲,最好是有个标准,符合则是,不符合则不是。习惯了辨别矿洞品种的藏家再去辨别田黄会感觉不适应。
咦,这两个黄色都一样的田黄质感不一样啊,这件会更结实点。没错,因为它们的母体不一样。
清·狮钮田黄石章
上海博物馆藏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收藏者往往会放弃这种复杂的质感去寻找统一的标准。如田黄的纹理特点:皮、萝卜丝、红筋。
虽然说田黄一般都有这些特征,但有这些特征的不一定都是田黄,挺多石头具有这些特征,甚至有的昌化田也有。
由于纹理并不是田黄唯一的特征,所以纹理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能作为一种依据。
辨别是不是田黄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质感。
田黄老人
苏州博物馆藏
但田黄的质感除了在先天母矿各个矿洞的高山石不一样的质感外,在它后天进化过程中,更由于环境的不一样和时间的长短呈现的质感更是不同。
是不是田黄,这是由它后天进化的程度决定的。
如果环境不够,滚落在山坡上的高山石进化的时间再漫长也演变不成田黄。
环境很好,进化的时间不够,也还是保留着原来母矿石的特点,看起来仍然是原来的母矿石,尽管换了黄马甲。
田黄至少要经过几百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那些只有几十年时间的进化,充其量只是外面变黄了而已,质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清·双兔祈子钮田黄石
上海博物馆藏
后天进化成的田黄质感主要体现在是否变软了,福州话讲“熟”了没有。就像生地瓜蒸熟了,变黄了,变软了。
田黄埋在土里。土里有地热,有温度,经过上万年的交换,吸收,质感也会逐渐变得温柔细腻,没有了山坑那种硬邦邦的感觉,更没有那种尖锐的棱角。
田黄石鸳锦云章·九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次田黄的价格虽然高,但也没有高到让人心惊肉跳的地步。与名画,瓷器对比还有着非常非常大的差距。另外不能以拍卖会创造的天价来衡量自己手中的田黄。那是极个别的田黄。田黄的价格要以民间大众交易的价格作为参照,这才是真实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