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玩家喜欢挑白度,挑一块和田玉是不是够白。而一些经验老道的玩家已经越过白度的门槛,转而追求玉质,而除了玉质之外还有一个老玩家很看重的,那就是皮色。
皮色是玉友在未上手前的第一直观感受,可以说玉质决定一块玉的下限,而皮色决定一块玉的上限。
文章由御府和田玉出品
但是玩皮色是现代人对和田玉的新玩法,我们从出土的的古玉中几乎看不到留皮色的雕刻。
因为在过去在白玉上把皮称呼为“璞”,通常是会先去皮再设计雕刻。
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也有所变化。人们喜欢自然之美,玉石的皮色得到了认可。
皮色可以借助用来看肉质。比如说洒金皮下肉质就相对不错。
洒皮的籽料肉质相对而言更加紧密,以至于矿物质更难沁入玉质内部,因此有洒金皮下出羊脂一说。
另外真正好的洒金,在洒金里面还会有一层淡淡的黄皮,因此它形成时间也就会很久远,而为老熟料子的代表。
但是并不绝对,只是一种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比如说红皮下面经常是青肉,而不出白肉。黑皮下面的玉质更多的是泛灰,白度好的很少。但也并不妨碍有红皮底下有白度尚可的存在。
干净的皮色下,多数是好肉。所谓干净,指的是皮肉泾渭分明,却又十分的恰当融合。
具体说来,就是很干净的聚皮,比如聚红皮,聚黑皮。皮色聚集,不杂乱,而且颜色很统一协调。这样的皮色下,多数玉质不错。
一块好的籽料皮色一定要纯正,“正”是从颜色上来说的,即皮色的颜色要正。从美观上来说,皮色的颜色越正越好。
关于皮色,我们知道皮色有很多种,比如黑皮里有黑油皮、乌鸦皮、甚至是一些脏皮,从玉质上来说,可以是满皮,可以是聚皮,但是不能是脏皮。
皮色分布要聚集:这一点很好理解,皮色聚集。
我们都知道和田籽玉是在河水的千万年冲刷中形成的,河水中长期沁泡过程中,金属离子渗透到了玉的表层形成了皮色。
由于玉质密度的不同,沁入皮色的厚度也不同,一般会有1~5mm不等的厚度,皮色沁入的就会比较厚,称之为聚皮,反之就是比较薄。
好的聚皮籽料是十分油润细腻的,而且玉质也白润细腻,这样的聚皮籽料就是十分稀少和珍贵的。
聚皮籽料皮色浓郁、且由外到内颜色由深到浅,这样皮色巧雕出的作品有很强的质感和层次感,是玉雕师很好的创作对象。也深得爱玉友们的喜爱。
观皮除了以上,还要看很多方面。皮色是否老熟,皮色下的玉质会是什么情况,皮色巧雕如何等等,看懂这些,才算真正懂皮色。
不管什么皮质的和田玉籽料,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市场上籽料千千万,好看的皮色不一般, 希望大家明白的是,大自然没有完美的产物,皮色亦是。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有修型、有染色,有皮色加强、有二上皮等一系列的特征,我们在鉴别和田玉籽料皮色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对于玩玉的我们来说,要细心通过不同和田玉籽料皮色的对比。来判断出和田玉资料的真假。
畅聊和田玉的皮色,这篇文章提到的经验更多的只是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